6月29日,法国勒巴尔卡雷,音乐节期间,工作人员向乐迷喷水降温。
综合编译 王梓
入夏以来,北半球多国遭受高温天气侵袭,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从欧洲到亚洲,再到北美洲,高温纪录不断被刷新,各国政府和民众面临严峻考验。
在日本,酷暑一般在7月至8月来袭,以夏季为主题的民俗活动也多在这一时间段内举行。但近年来,日本常常从6月热到9月。日本警方、医院等关键机构和大小企业纷纷对酷暑进行高度戒备。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企业须制定应对体温过高病例的程序,确保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了解中暑风险;警员的制服规定被放宽,允许他们在警亭站岗时脱帽散热;大阪世博会的清洁人员佩戴智能手表监测体温,一旦超标即震动警示。
“(美国)中西部和东海岸持续出现极其危险的高温天气……约1.6亿、即近一半的美国人受到影响。”美国国家气象局的一份高温警报称。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根据该机构的数据,早在6月23日就有近40个美国城市录得当地破纪录的高温;随着本轮极端高温天气到达顶峰,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6月24日,美国波士顿,波士顿公园向公众开放了“青蛙池塘”,一名儿童在水中消暑。
欧洲多国受大西洋和地中海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如同天然大空调,人们曾说,“欧洲人不怕热的底气,是老天爷给的福利”。但如今,欧洲成了全球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据联合国新闻网、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暖化的速度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西班牙预计,6月29日起,该国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超过40摄氏度。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利古里亚大区已禁止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进行户外工作,多家工会呼吁将这一禁令扩大至全国。法国的酷暑同样来势汹汹,6月28日起,该国将热浪警报扩大至全国范围。
6月28日,西班牙马德里,民众淋水消暑。
气象学家指出,此时的极端高温天气十分危险,因为入夏不久,人体尚未适应炙热环境。极端高温天气除了让人们“窒息、挥汗如雨”,还会导致电网承压、医院接诊量增加等情况,飓风、干旱、洪水等现象也会更加频繁、剧烈。
6月29日,代表极端高温和森林大火风险的红色预警信号覆盖了葡萄牙三分之二的地区。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6月的报告显示,欧洲和地中海盆地过半地区在5月中旬遭遇了干旱,这是自2012年开始相关监测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欧洲金融机构警告,干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
全球变暖被认为是近年来越来越常见、越来越严重的夏季热浪背后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采取措施,以减轻高温对民众的影响。一些国家免费开放公共泳池,以及博物馆等设有空调的公共设施,部分学校停课,预警系统被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城市绿化率等长期措施也被提上日程。不过,专家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温问题,还需全球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6月27日,希腊雅典街头。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