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次实地调研、80余条建议案、30余件民生实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广水市人大代表深耕工业升级、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一线,听意见、办实事,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担当破解民忧,让民主实践在基层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实景。
驻厂调研解企困破解涅槃密码
7月2日,广水市杨寨镇华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公司”)轧钢车间钢花飞溅,投资6亿元的优特钢技改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产值超92亿元的行业龙头已摆脱资金链断裂、两度停产的困境。
“方店代表小组连续3个月驻厂,促成公司与武汉钢铁产业基金对接,解决了1.2亿元技改资金缺口。”华鑫公司行政副总黄新愉感慨,道尽代表助企纾困关键作用。如今华鑫公司拥有两家子公司,带动1300余人就业,跻身湖北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第42位。
杨寨镇人大代表以“百名代表进百家企业”为抓手,构建“调研-献策-督办”闭环机制。方店片区代表小组通过航拍测绘,提出“两纵三横”路网改造方案,投资1500万元的冶金大道延伸段,通车后缩短运输距离5公里;投资800万元发展大道完成雨污管网改造,路面承重提升至50吨;铁路货场改造后年货运能力从80万吨增至150万吨,企业物流成本直降25%。
在代表们推动下,隆晟钢铁、昱通铜业光亮铜杆等总投资19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形成“炼钢-轧钢-再生资源利用”完整产业链。2023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4亿元,跃居全国千强镇第283位。
乡村振兴领域,该镇京桥片区代表小组推动投资1510万元京猫线、黄杨线道路升级工程落地,解决沿线5个村“雨天一身泥”出行难题;朱新街村致信公司、月日塘村大棚产业在乡村产业发展评选中斩获“双十佳”,实现“工业强镇”与“乡村美镇”同频共振。
田间议事谋茶旅激活共富链条
“种植的龙井43和白茶,明年每亩能产干茶15斤,产值达150万元。”烈日炎炎,看着长岭镇云台街村300亩新茶园,广水市人大代表周全国描绘蓝图。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牵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流转荒山600亩,改良撂荒茶园1200亩,带动20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新茶园预计2028年丰产,产值达150万元。
长岭镇人大将代表行动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在环库公路建设现场推动投资900万元道路硬化工程提前通车,串联土豆、萝卜种植基地,促成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带动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20%。
防汛抗旱期间,代表们化身“田埂上的调研员”,为该镇2万亩农田筑牢稳产防线。依托“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政策,代表们推动云台街村整合200万元资金,打造“庙湾文化+茶文化”体验区,2025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茶叶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00万元,走出“一片茶叶带动三产融合”路径。
此外,代表们还引入深加工技术,推动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带动产业链增值20%,助力长岭镇成功承办随州市美丽乡村拉练活动并获第一名。
网格巡查护环境催生“美丽经济”
“垃圾转运车开到湾子里,再也不用扛垃圾桶走半里路了!”望着开远的车辆,马坪镇狮子岗村村民周大爷感叹。
此前,该镇人大代表提出“分片设点+小型车辆”转运方案,通过新建6个转运点、配备8辆小型转运车,彻底解决偏远村湾垃圾转运难题。
马坪镇创新“多网合一”治理模式,划分28个网格,代表分片包干联动网格员巡查,推行“人大代表二维码”线上平台,群众诉求“指尖办理”,问题整改率达100%。
在该镇车站村周家湾,建筑垃圾堆放问题发生后当天协调清运,建立“每周五卫生大扫除”制度,40余名广场舞志愿者加入保洁队伍。筹资60万元新购垃圾转运车2辆、垃圾桶1000个,硬件与机制双轮驱动下,背街小巷陈年垃圾清零,人居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得到“双提升”。
环境改善催生出“美丽经济”,狮子岗村引进花卉种植基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柏林村引入香菇种植合作社,吸纳50余名村民就业……代表们推动形成“环境美-产业兴”良性循环,实现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今年以来,广水市各镇办(开发区)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代表小组活动,收集意见建议258条,现场办理122条,交办转办136条,形成“常态化参与、精准化履职、高效化办理”工作体系。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程淇 周春晓 吴芸)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